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磨课的心得体会

磨课的心得体会

点击: 时间:2023-07-04 13:22:44

第1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毫无保留地展示与他人,需要怎样的勇气?骄傲自负者不肯,因为他不愿意承认失败。自卑自惭者不敢,因为深深地自责已让他无力言说。处事中庸者或许又懒得这样做,认为是非对错自有他人评说。

诚然,有些事情发生了,过去了,结局好坏,只需淡然一笑,说声再见。不必常挂于心,不必沾沾自喜,更不必耿耿于怀。

然而,作为参与磨课的教师,却不妨跳出课堂看看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评价一番,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吧。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本次磨课活动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品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聚焦xx小学:

遵照领导安排,我在5号下午匆匆赶到xx小学。上课之后见到了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教室颇令我吃惊,全班一共20个孩子。我好发现后面有五六个个头比较大的孩子都是单人单桌。据他们的任课老师介绍,这几个孩子比较调皮,也不爱学习,上课不怎么听讲。

我意识到了第二天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看来课前的交流要用点心了。我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陈娜,让孩子们读一读,猜一猜我为什么写这两个字。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老师的'名字,我趁机表扬他们。与孩子们的交流就这样愉快地开始了。我发现其他的十来个孩子还是非常活泼可爱的。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让他们自己预习课文。从走进教室到离开一共十来分钟。一是我还要赶回学校上第二节课,二是觉得也没有必要事先和孩子接触太久。

初读课文本来打算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理解。因为xx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初读课文改为指名分段读课文。这样做,第一便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关键词,了解小艇的特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读出小艇的长,读出新月的美,读出小艇行动时的轻快灵活,感受三处比喻的妙用。并通过对比感受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找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然后我让学生再仔细的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行船环境的关键词,体会行船的艰难。然后再读读描写船夫操纵自如的句子,感受船夫的了不起。再此基础上问学生想不想当一回船夫,让学生以手代挺,听老师读句子进行表演。表演过后,我挑选一位“船夫”到讲台上,大家根据书上的句子夸夸船夫。最后提议一起夸夸船夫,实际上就是齐读第四自然段。这些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文,加深理解,最终能熟读成诵。

课堂上有两三个学生特别积极,但其他孩子不太活跃。有一个男生不听课,一直心不在焉的,我几次走过去给他以暗示,无用。还有两个女生,其他孩子表演时,不参与表演。除此之外,其他孩子无论是否积极发言,都在认真的参与学习。教师语言自然流畅,自认为对学生的引导还算到位。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环节用时过多。原因是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过多,但是,我想我无法做到为了赶进度,对学生的错误读音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学有所获的。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也显得过于细致。导致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时间上有些紧张了。另外,在讲完第二自然段,本打算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之后有个小结,本段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结果都忘记了。

张振海老师首先肯定了我在这节课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然后指出整个课堂看起来有点散。我想那是因为安排的内容不是太多,每一步的设计都本着扎扎实实的原则,走得稳妥、缓慢。凌主任给我提出:课题不能代替板书。也就是不能把课题作为板书的一部分。还有一位老师提出应该让学生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造成这样的形状。我认为都言之有理。

聚焦赵xxx小学:

赵x小学是可以用课件的,于是,六号晚上我修改了教案,并根据需要做了课件。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以为一个课件我可以快速完成,于是不慌不忙的吃完晚饭,检查过孩子的作业。才打开电脑,开始做课件。没想到又是搜索图片,又是插入视频,竟忙活到了2点。第二天一早起来熟悉一遍课件,就立刻赶往距离我家二十多里远的赵x小学。到达时已经快上课了,好在我是第二节讲课。张老师说我昨天配乐范读第三段课文时,用手机放的那个音乐不合适,应该用《威尼斯船歌》。

因为前一天没来见学生,还是先去见见学生吧。走进教室发现学生挺多的,任课老师说有四十多个学生呢。我心中窃喜,这么多学生课堂气氛应该可以吧。于是跟学生做了简单地交流,问问有没有预习课文,学生说预习过了。简单交代几句,就到楼下借用校长办公的电脑修改课件了。等修改好后到电教室听小贤讲课。小贤下课后,我就连忙去试课件。刚调整好上课铃就响了。我说:“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就开始上课了。

课堂环节比起在xx小学时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整。初读课文改成了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手忙脚乱”两个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课件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和独木舟、新月、水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明白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水蛇分别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表演时不再是老师读句子学生表演,而是让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因为可以用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方便多了。另外,把老师们给我提出的一些建议加了进来。例如,小艇为什要造成这个样子?板书也做了调整。

赵x之行,有许多的意外。课堂上学生不是很活跃,并不是不会,而是放不开。估计是我的课前交流没有做到位。提出问题之后总是听到有孩子很小声的回答,并不举手。这时我会让他大声地说出来,结果回答得很好。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本以为这样比起分段朗读课文会节省一些时间,没想到更费时。更可笑的是,我慌里慌张地就开始上课了,没有调整好心态,整节课似乎都不怎么在状态。这一不在状态啊,就容易出状况。例如,板书课题时刚写一个“威”字就听到有孩子小声说“错了”,我赶紧停下看,再仔细看,没错啊?就继续板书。谁知还没写“小”字呢,就开始指导“艇”字的写法了,我晕!再如,“道具出示的不是最佳时机。本来设计好的环节,有漏掉的现象,又临时调整。课堂语言就不够精炼准确了。一向觉得自己上课从不说废话的,这次却被张老师指出,语言太碎,不精练等等。原因估计就在这里了——不够沉着。

亲,感谢您耐心地读到这里。更要感谢您真诚的批评、指导。

第2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对立体图形的第一次深入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通过学习它们的特征从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最初的设计中,活动1我是通过学生观察我手上的长方体去引领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在设计时,我正好在上一年级的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其中就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所以我觉得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应该很清楚,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来很吃力,我讲起来也很吃力,也很空洞,学生糊里糊涂,我更是急得一身汗,花了太多的时间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后来,通过李校长和曹主任给我的一番建议,我恍然大悟,我找到了我接下来突破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切入点了。

首先,我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图形的知识遗忘也是需要顾虑的,而且学生学习立体图形需要去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的掌握。后来,我通过整改,将活动1这样设计了,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这样慢慢在知识体系中开始建立框架,然后接着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去摸一摸长方体,这样学生活动起来就有了方向标,感受也更深刻一些了。

就从这一点的设计者我明白了,我们在设计一堂课时,起点定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空间观念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孩子的思维中空间观念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要充分地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也更易于学生去掌握,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小学阶段图形学习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不能忽略。

第3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赵老师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互动很默契,运用最高级展开最佳电影院这一话题的讨论。问题设计有的放矢,但头脑风暴环节未能做到详略得当,且不典型,层次不清晰。李老师也以不同话题,用比较级展开素材,学生成果展示也惊喜叠现。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学到老教到老。四节课中我有赞同,有矛盾,有惊喜,有领悟,也有疑问。我的领悟是教师有方向的引领,学生才能有收获。讲者实践课堂,领先尝试新思路;观者审视他人,反思自己;议者从他山之石引以为鉴。

俩天的工作安排井然有序,俩天的听课任务同课异构,集结了参训教师的辛劳与智慧,融合了团队成员巧妙的合理化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着实掀起了一场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学热潮。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4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教学中转变了认识,从今以后要重新挑战自我。通过研修,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学方面,我把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注重考研,大胆改革,形成勤恳踏实,乐帮善带的作风。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初中英语教师的风采。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应该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艺术,应该时刻洋溢着生活气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尽情的交流。快乐的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英语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日子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第5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我校计算教学的磨课,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选择了我校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2》,由杨老师先后两次执教示范。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三、组织好有效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1)新授内容重点练。课堂内应重点练习新的’知识点,以便及时巩固新知。

(2)基本内容方法练。在一堂课内必须组织二次获多次基本练习。做到:小步子、多反馈、高密度,及时纠错,加强指导。

(3)易错内容针对练。学生刚学新法则后,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我们建立错题库,设计各种易错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新知。

(4)新、旧知识结合练。课内还应答适当结合新、句知识进行练习,以达到融会贯通。

四、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计算教学的动力。

总之,这次的磨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但值得我去思考和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第6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9日、10日这两天是我们农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飘着雪花,是我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进修两位教研员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乡镇小学,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7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在我眼中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唯美的,应该给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带来的都是一种享受。根据文本的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不同的气息,这种气息可以直抵每个人的心灵。

是的,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心中这个完美的梦,不停地编织着。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听课活动,我都认真对待。认真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然后精心设计。为了创设课堂美妙的意境,为了让课堂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我一贯的做法是抛开生字词,讲一节纯粹的阅读课,把一节完整的课呈现给大家。每次我都费尽心思地想:这堂课的亮点应该在哪里?这节课如何才能出彩?

课的好坏,不用他人评价,自己是能感受得到的。当我的课无法让自己满意时,他人的肯定也是毫无意义的。值得庆幸的是也曾讲过几节让自己较为满意的课,曾让自己那颗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接到领导安排的磨课任务,我更为重视。根据要求挑选了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区都是农村学校,而我要到更为偏远的学校去讲课。课堂上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想改变自己一贯的风格,不要求这节课多么唯美,只想扎扎实实地上好这节课。只想让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愉快地实实在在地学到些什么。

我是在给学生上课,不是表演给任何人看。我从不怀疑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当然,以前我也是在给学生上课,而且是很认真地上课。只是更在乎听课老师的感受与评价。

我决定按部就班地讲第一课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扎实、稳妥。因为课题中含有两个生字,所以板书课题之后,我先指名两三位学生读课题,然后再齐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以点带面。

教语文不能只是教课文,只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就本课而言,只是让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除此之外,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作为教师,应该把关注点全部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乐学好学。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想我应该上一节简单、朴素、扎实的语文课。

第8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您有磨课的经历吗?如果有,那您是幸运者,因为您已经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您正在磨课,您将品味磨课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是什么滋味,请您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品尝,收获的是美味佳肴。如果您还没有磨课的经历,您将感受不到成长的喜悦。磨课就像爬山,在山脚下,望着高山,您想退缩,您想打退堂鼓,就如我们刚接到任务时畏难的情绪与感受。在爬山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累,但在累过之后,沿途的风景,山上的新鲜空气,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只有到了山顶才能感受。我有幸成为磨过课中的一员。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的知识,必须通过磨练才能获得。朋友,到磨课中去收获快乐的果实吧,在磨课中学会成长。

磨课磨得友谊。在磨课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同事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们全生物组老师,为了我的课来回奔波;我切身感受到通过磨课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与友谊。

磨课磨得是财富。磨课苦,磨课累,但在苦中收获的是快乐,在累中收获的果实。在磨课中,首先收获的是教学"财富"。在正式上课前的每一次试教都是考验,在每次的试教中却都能得到教学的"财富"。其次,在磨课中收获的是自信。在每次试教前,同事们给予微笑与鼓励,一句句祝愿与鼓励的话,暖在了我的心里。在磨课中我磨练了自己意志与胆量。这样的"财富"将终身受用。

磨课磨得是体力。在磨课过程中,其它事情还是一样不能少,只有在晚上8点之后的时间才能安安静静地静下来想自己的课,想教学过程,想教学环节的衔接,想上课时的'表情与动作,还要做教学用具、课件,请人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等等,有时需要忙到很晚。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差,这时的你如果体力跟不上,在课堂的正式展示前你就会倒下,那一切的努力将都是白费。这也跟爬山一样,开始用力过多,到了山腰,就会体力不支,半途而废。因此,在磨课的这半个月中我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合理安排教学与休息的时间,并及时补充体力。所以,磨课磨出了我的意志,还磨出我的体力。

磨课生活已告一段落,磨课使我收获颇丰,磨课使我在教学中成长很快,但留给我的是思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次在朋友的帮助下,爬上了一座小山,而在我面前呈现的却是更多更美的高山,想要领略高山的独特魅力,只有努力,再努力。

第9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习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习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平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用眼睛看,继而出示各种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长度来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课探究环节,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吴老师和施老师都给我指出了很多教学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给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导要准确;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如何简洁精练等等。而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由于该内容中一共有4个长度比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长方形纸片比长宽(借助工具1)”、“方格纸上比长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内容后再一次性练习呢?还是在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吴老师和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第二次试教中尝试边探边练,让孩子对比较方法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练习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够更顺畅。

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一次感觉上也顺畅了许多,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也觉得扎实了许多。

智慧杯比赛:好的基础成功的一半

两次试教之后,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场比赛了,有组内两位老师为我全程保驾护航,对教学设计环节的担心基本没有了,但是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平多少还是有点忐忑,比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把握上,也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这些不足,在第二次试教之后,吴老师和施老师开始为我进行教学语言的重组,细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都不容小觑,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晰明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该如何思考该思考些什么。而在课堂上,老师的应变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更聪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新颖的生成问题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又学到了许多许多。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方法后,按照课本素材让学生比较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长度。因为长和宽是在同一个长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较的两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习题的难度高了一层。书上出现了这个习题原意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在这里我们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谁的方法多。显

然学生的潜力是老师们无法估量的,他们的想像和方法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办法,还利用各种工具:尺、铅笔、手等来“量一量”的方法,还有学生想出了同桌利用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各取一长一宽直接比较。

智慧杯比赛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组内老师一起研磨出来的成果,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听取徐校长的建议进行改进,力求在培训班的实践课中可以表现得更好。

培训班实践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徐校长的建议之下,我们又将教学设计中“学习小伙伴比跳绳长短”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在前两次试教中也发现,学生都关注在因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绳子是最长的,而不去关注比较三条绳子用怎样的方法去比较长短。没有动手体验的过程,小朋友很难将比较的方法说清楚,故而改成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线,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较长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动手体验和感悟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了,总结和概括起来也更加地“有话可说”。

当然,几易其稿、几经磨练,培训班实践课虽然已是大家经验累积的精华,是各位老师倾心帮助的结晶,但我作为青年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等等。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10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这俩天的磨课和研课,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课文的讲解,没有很好的方法,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重点来落实知识点,学生听,教师讲,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累的很。通过这次国培,使自己对课文的讲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自己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思维导图,构建文章的整体结构。

其次:能够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略读、精读、跳读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旨,找关键词,猜测生词的词义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欲望,从而对阅读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个人认为:Reading is writing.阅读即写作。每学习一篇文章,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的应用。教育学生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该如何构思。大家可能都记得:在我们使用新目标之前,就遇到过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做家务的看法。要求阐明二种观点:支持做家务的观点,反对做家务的观点,最后阐明自己对在家务的看法。孩子们感觉无从下手。试想一下:让我们来写,可能也有同感。那么这篇文章就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就要学习语言的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即提高了自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第11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备课和试教给我很多收获,同时也给我很多遗憾。就像一个平面上画圆,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化很大。 这是一节学校的教研课,这节课我试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当我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课堂的经历和生成是不同的。学生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我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个过程是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每次和同组的老师们交流,总是有很多发现,如果说从课中能感受到学生的智慧,那么这也是我们组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

我想,一节好课的背后需要深刻的思维方式,翔实的资料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我想老师在从中需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节课的内容,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我,都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从学生中来,学生的第一组数据出不来,第二组数据就不会出现,就无法进行数据的比较和交流,这节课就无法上下去。对于学生来说,挑战就是在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小组合作要求很高,这是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这样就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挑战的

我一直认为,“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探索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要求学生去进行交流、合作和研究,但是课堂只有40分钟,怎么办?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取舍,我是选取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花时间和力气让学生自己探究,我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肯定选取后者,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另外一个问题是当学生自主探索成果达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教师应怎么办?是匆忙讲给学生听,还是再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去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形成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我想,我会选择后者,但是教师要做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验证。

一节课的研究,需要教师在“磨课”中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这节课中,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使学生在这样的研究交流中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次上课和“磨课”,我感触很深,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学之路的宽广与魅力,有了以下几点感受,和大家一起共勉:“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个体成长需要团队的精神;老师要及时反思和积累,这样教师才会在磨课中成长起来。

第12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今天(7月25日),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项目办的同志们一起到各个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看望,了解研修的进展情况。接着,召开各个学科课程团队专家组组长会议,听取大家对搞好远程研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课例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课”,而“磨课”运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备课”。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第13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这一课虽然只有短短六个自然段,经过反复研读,还是觉得想要上好这一篇课文实属挑战,但觉得自己应该尝试下才会有所突破。

经过两个星期的反复教研、琢磨,感受到了教研团队的力量,每位导师都倾尽所有为这节课“出谋划策”。经过研讨,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有以下方面的突破:

1、重视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

学习字词是三年级学生的重点,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字音字形的同时,更要学习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份大餐,怎样享受好大餐,怎样更好地为大餐服务,是我们急需努力的方向。所以在这一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同时努力渗透着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如“咆哮”这词对于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我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咆哮”的字形,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了“咆哮”的意思。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裸露”一词的理解较为仓促,如果先让学生区分“裸”和“裹”的字形,再借助图片理解“裸露”的意思学生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从而再引出小知识点:树木和植被是土地的衣服。

2、指导学法,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课文是怎么描写村民们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这个主干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为解决好,我先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找重点词,当学习“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学生能够抓住“谁家、谁家”体会村民们砍伐的随意性和抓住“一棵一棵”体会砍伐的数量多,我便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词就是重点词,抓住这些重点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怎样抓住这些重点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这样由扶到放,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能让他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悟出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3、读中感悟

指导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成功的朗读指导不仅使阅读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其影响也是深广的。为此这节课,我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小声读、引读、齐读等等,对于重点句还有一些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此外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读书指导中也是如此。当同学们朗读得好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评价,没有肯定学生朗读句子时哪些方面读得好,比如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表现等。如果评价学生朗读时从这些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得更好。

4、引导学生质疑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乱砍滥伐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于是我让学生质疑:课文主要写人们乱砍滥伐最后导致恶果,那第一段写小山村的美能不能去掉?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好好思考,直接由老师点明,如果能给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时间,相信会成为这节课的亮点。

经过这次赛课,让自己受益匪浅,不管是研课、试教、评课、修改设计……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每做好一件事,都必须用心;想要上好一节课,更需要用心与有心,还需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这节课透露出来的不足将成为我奋斗的目标。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这次的遗憾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美好,让我从中成长、从中反思、从中提高……

第14篇:磨课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磨课的体会:

第一:为什么而磨课?我们将此归纳为三句话: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而磨;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从整体上说,即是为了夯实教与学的基础而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教学的最根本的问题,通过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也自然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风格各不相同,而磨课绝对不是要形成整齐划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学风格,而是要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学风格,唯此,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磨课的最终着眼点应当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磨课应当是作为比较全面的提高教与学的基础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二:如何来进行磨课?我们认为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定基础目标:课堂教学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一次磨课的过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认为,比较具有效率的磨课应当是事先设定某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然后通过后续的实践得以提高;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当的多次反复操练;评价与总结。

第三:磨课的目标是什么?磨课的目标是形成精品课,优质课抑或常态课?我们认为磨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与风格的常态课。即使通过多次的过程而能够形成很好的课,这个课也应当是归属于常态课,这与磨课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磨课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

①选择性原则:磨课的课程内容应当有所选择,一般不宜选择具有一些争议性,过于复杂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②个体性原则:基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学风格的不同,应当考虑到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适应性的方案;

③适度性原则:即是以达到事先设定的基础性目标为标准,进行次数不同的操练,而不必规定限定性的次数;

④多样性原则:即是在磨课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既然上课可以采取多次独立磨课的方式,那么备课是否也可以独立的进行多次的磨课式的操作呢?还有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磨课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关于磨课的反思:

第一:理论的学习尚需加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总结,通过学习理论,可以增强自己实践的指导。在这方面,我们的学习还十分的薄弱,还缺乏系统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也直接的制约了实践的活动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第二:实践的计划性待加强。限于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开展这项研究性工作的时间性和计划性都不是太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适当的加强,争取做到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争取早日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章推荐
 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09-24
 护士心得体会09-24
 廉洁教育心得体会09-24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09-24
 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心得体会09-24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09-24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09-24
 转变作风从我做起心得体会09-24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2-09-24 烈士纪念日心得体会
2022-09-24 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2022-09-24 从严治党治警心得体会
2022-09-24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2022-09-24 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