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

点击: 时间:2023-12-16 19:23:57

第1篇:教师教学反思

因为我是第一次走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这个环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具体做到一下几点:

一、创立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来吸引学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学效果。

我刚教三年级语文教材时,初感新奇,教材资料形式多样化,但同时又担心应如何吃透新大纲精神,把握教材资料,充分发挥教材的精湛之处。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教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是那么认真的听课,不能那么专心,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要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更加注重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

首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构成本事。”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我的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同桌间互读互讲,小组讨论、一些朗读游戏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合作本事。再者多问一些有创立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本身在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问题是能够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达自我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我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本事,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我看过的书;二能帮忙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资料——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另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养,才干仅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能够经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资料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明显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有时不能调控好;或是对学生的指导方法还不够技巧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第2篇:教师教学反思

感觉“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浅谈几点感想。

一、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四、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五、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六、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第3篇:教师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天空正好下着连绵的秋雨,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一篇美文《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我以一个“美”字贯穿整课堂。一是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画秋天学会欣赏美;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三是通过扩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

我认为这节课,较成功之处是重点落实的较好,难点也亦有所突破。这个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中,我以“读”为教学主线落实教学重点。读的形式多样,如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赛读,挑战读。读的目标不同: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逐段朗读,想象情境;品读课文,交流感受等。

本课教学难点是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及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使课文抒发感情较含蓄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我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是通过让学生分不同层次的读,从中感悟语言的美体验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实行评价。接着提出要与他比赛读,看谁读的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再让学生实行挑战读,看谁读的更好,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说说读完后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热的夏天已经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这就是多读的收获。备课时,我曾想过,能不能让学生也来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呢?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语言水平创造的一个举措。但后来一思索,学生能说出很多个比喻句,但绝对不能说出意境如此优美的句子,万一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那就不好了。想想还是不要这个环节吧。实际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

第4篇:教师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根据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我不仅给学生提供探讨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而且,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比如,班上少数孩子比较害羞,从来不敢举手发言,在小组中也很少交流自己的看法。为了使这部分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如遇到一时答不上来或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就大声告诉老师“我有困难,需要帮助”或“我没想好,下次来”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逐步有效地使每个孩子得到勇气的锻炼。通过这些训练,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渐渐变多,对他们实行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

总之,整节课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识字5》是一篇韵文,其实就是一首诗歌,教学中,我把词串和图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词串描绘的画面,并练习美美的朗读。在朗读中增加语言积累,由学一个词,一排词学习积累词语。在读词串中练习说话,把读词串和语言表达联系起来。在指导写字时,把左右结构的字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字形和结构,并重点指导了“刺”的书写。课后有一个小反馈,让学生用识字5中的词串写一小段话,锻炼小朋友组织语言及写的能力。

第5篇:教师教学反思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尝试开启智慧的钥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本节课以一个故事为导火线来展开学习活动,生动有趣。在整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表现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论是在小组内摆卡片、三人互助的“握手”游戏,还是在电脑上演示衣裤的搭配,同学们都是兴趣盎然。当他们自己解决一个个问题后,当发现自己的解答是正确时,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鼓掌、欢呼。这种场面使我真正感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下花力气、动脑筋、设计既能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预设,在课堂上也要适当的语言、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6篇:教师教学反思

一、对活动的价值进行反思:

1、从幼儿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活动来源于家庭,生成于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较普遍的家庭中妈妈相对承担的教养孩子的责任比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一现象,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会更多的侧重于爱妈妈,由此我们生成爸爸这一小主题。从爸爸的手这个点切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许多妈妈会做的事情而且也会做妈妈不太能办到的事情,并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爱进一步激发爱爸爸的情感。

2、从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合力入手: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让幼儿园的教育去影响家庭、影响爸爸,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养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

二、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反思:

1、如就概念的“手”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与体验亲情的社会性情感无缘,与主动的观察生活,扩展生活经验无关,教育会远离情感,远离生活。因此活动目标定位侧重情感的体验和激发,例如2.激发爱爸爸的情感。在认知的行为目标这一点不局限某一知识技能的获得,比如1.介绍爸爸手的本领,感受爸爸本领大。

2、初定目标较笼统,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详见初稿目标1),在讨论稿和修订稿时进行了调整(体现在活动设计的目标和第一环节)。

三、对活动的经验进行反思:

1、幼儿对各自爸爸手的本领的经验存在个体性,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经验,所以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促使全体的.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使幼儿在不脱离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能超越、高于原有的经验。

2、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始能较独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时可能语句还不太完整,所以我们考虑借助调查表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幼自主的开展调查并记录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表达表现的能力也能因人而异的得到儿能借助于调查表这个载体,图文并茂帮助表述;同时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中反思:

一、对师生互动情况及时反思调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满足过去的那种把活动过程的流程都预设好的做法,而要根据幼儿的即时表现,采用适当的方法与之互动,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提高。于是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一活动中还要考虑孩子与爸爸的互动。例子:环节二、介绍爸爸调查表时,幼儿个别介绍较易变为个别性的师生互动,教师提示通过及时的提问引导幼儿与之有效互动。让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现场与爸爸的互动中,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丰富情感的体验。

二、孩子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及时反思调整

例子:第一次试教时,爸爸上场举起宝宝这一环节有些冷场,现场反思:家长、孩子均缺乏预热过程;调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宝宝的小手比试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后再过渡下一环节。

教学后反思:

一、对教师的作用问题进行反思

在以情感为侧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定位是仅局限于活动的组织者、肯定、倾听幼儿显然还不够,教师更应注重现场气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动时爸爸代表现场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二、对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是否一致进行反思。

例子:比较第一次教学和第二次活动的爸爸的手的本领这一环节。

第一次试教——孩子学习的特点,注意力容易转移,简单的幼儿记录与录象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受

第二次活动——通过介绍调查表、观看录象,爸爸代表现场展示层层递进,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体。最后通过一首自编的散文诗进行经验的总结而后情感的渲染,让孩子逐渐的去感受爱不但是一种得到,也应学会付出,活动现场的效果相当热烈。

三、对教育现场调整过的地方以及活动后还需调整的地方进行反思

针对第一次试教时全体爸爸上场时的冷场及爸爸的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这一情况,虽然在第一次试教现场时进行了调整,但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我们继续在第二次开展活动时加以了改进。请个别有代表性的爸爸进行现场才艺展示,把幼儿的认知与情感融合一体,把感受与体验融合遗体,形成了整体的学习过程。

其它感受:

一、家长的文化背景是幼儿园课程可以利用的资源。

要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教师和家长携手,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共同体”,他们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二、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爸爸老师”很投入,孩子们感觉很新鲜。激发了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增进了家长和老师间的了解,尤其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收获:家长当老师,我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他们弥补了幼儿园教师在知识上的不足,教学材料的缺乏。

三、孩子对家长上课很感兴趣。

家长的参与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孩子对家长上课很感兴趣。这对幼儿知识面、兴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天孩子为自己的爸爸能来班上上课而感到无比自豪,显得特别兴奋、激动,并能受到同伴的关注和羡慕。同时这种自豪与自信也会延伸到之后生活的各个环节。

第7篇:教师教学反思

《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在教学中,我从民歌入手。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然后自然导入到新授的歌曲。

教学中学生发现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从而知道歌名由此而来。全曲由两个加入衬词的乐句组成。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二四拍,音域为一个八度。歌词富有劳动生活的气息,它以“独木不成材,单线难搓绳”的生动比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歌中的衬词是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

《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虽然比较简单,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难,因此,我采用辅导——拍击节奏——视唱——哼唱——齐唱——一领众和等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学中我不断地用接龙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按民歌的题材可以分为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于是我还找来具有其鲜明特点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麦号子》《对山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第8篇:教师教学反思

这个月本备课组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部分的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地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

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辨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

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教材某些地方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地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一线教师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地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第9篇:教师教学反思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第10篇:教师教学反思

读图能力是学生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学好地理的工具。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下面,向专家老师们汇报一下我的作法,敬请批评指正。

1.展示地图。展示地图就是在需要运用地图的时候,将地理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或所画的地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让学生借助地图形成直观的印象。

2.叙述地图。叙述地图就是老师或同学对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进行细致的描述。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这节时,利用“北方和南方图”让学生先指出北方南方的分界线,然后进一步讲清北方和南方各自的主要特征等。这样就学生对北方和南方的有了初步的印象。

3.分析地图。分析地图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对地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更加准确深入理解地图的内涵。同时,还引导学生注意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究与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绘制地图。在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地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了整体印象后,引导学生试着勾画该地域的轮廓,并根据记忆去填充其中的`要素,并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差距,以熟练掌握。

5.填充地图。在进行了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后,让学生填充地理图册,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填图,并互相查对。如此,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提高了读图、记图、填图的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也促进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促进了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11篇:教师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反思的简要文本记录,其关注焦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利与弊”分析,因而它已日渐成为一种培养教师反思习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教学后记的主要特点是:并非前瞻的、预设的、全面的教学计划,而是后顾的、生成的、精要的文本小结。从时间关系上看,教学后记通常是写在“课后”而不是“课前”;从形成机制上看,教学后记不是教师只身书斋时预先对教学设计和学习状况的“理想”设定,而是通过对教学现象的“现实”回顾与反思及时生成的小结性文本;从内容完整性上看,教学后记未必是对完整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包容和涵盖,而是对某个(种)教学步骤、教法技巧、教学灵感、突破创新、课堂反应甚至个别学生学习表现的“点滴”描述和反思。

二、教学后记是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要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常态和兴趣,“写”教学反思显得多么重要!“传统型”物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学的中心和话语的霸权,在教学中比较注意知识积累、经验的应用和单向传授,忽略了教学的生成、学生人格的尊重、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显然无法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物理教师要实现由“知识型”、“经验型”、“预设型”、“教学型”向“能力型”、“开发型”、“生成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需要从自我做起,不断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寻找自我求成的突破口、着力点,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教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能将最新的、最有效的、最富有生命力的反思结果以教学后记形式记录下来,这将极大地方便物理教师随时查询、学习和借鉴,其重要价值窥见一斑。

三、物理教师如何写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不同,教学后记的内容也有所差异。目前,人们对教学后记内容的看法不一,仁智各见,但以下四个方面应当成为教学后记首选内容。

1.记录教学进程的针对性分析

教学后记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反思教学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进程的针对性分析特指对有反思价值的某个(或少数几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考量,而不是对所有教学阶段“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全程式记录。教学后记重点分析收到较好效果和存在明显不足的阶段,其价值在于分析寻找成与败的原因,不断归纳出避免教学失败的方法,总结出获取教学成功规律。比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预先设想同学们应该可以轻易从手推车、跷跷板等实物中抽象出杠杆,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课后,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更多地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放飞梦想所致。于是,我在教学后记中提醒自己,下次上这节课时,请同学们回家后以适当的方式对手推车、跷跷板、扁担等一些事物作初步了解,为本课的顺利教学事先作好铺垫。

2.记录最新见解和疑惑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同一问题常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新见解、新看法。如果将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及时记录在案并加以认真分析,这不但是对教学经验的丰富,更是对思考角度的转换和思维习惯的完善。另外,当面对来自学生的新疑惑、新问题时,即便那时一下难以应对,都应真实记录下来。因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十有八九就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就算是学习中的错误也应“诉于笔端”,因为错误本身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美丽!例如,在讲解《功》一节时,有学生认为“功为负,物体就后退”。持有该观点的学生,主要是对功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教学后记中,我认真总结了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功为负,表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记录教学灵感

教学灵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它是在复杂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的“激荡”状态时产生,所以具有随机性、瞬时性和迸发性的特点,若不及时加以记录,将会很快遗忘。比如,在静摩擦力时,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方向难以理解。我顺手拿起黑板擦,一手把它按在桌子上,另一只手沿水平方向拉,让它保持一种运动趋势(仍然静止)。只见黑板擦上的“毛”向另一方向弯曲。这一下子将运动趋势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直观形象地展现面前,让学生对“静摩擦力”有了更为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这种教学灵感稍纵即逝,因此要及时记入教学后记,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4.记录教学突破与创新

无论是教学观念的一次更新,还是教材使用的一次突破、教学手段的一次尝试、讨论方式的一次遽变、学习检测方法的一次创新,这些都可成为教学后记的珍稀资源。比如自己有时也抱怨教材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实在不好教。但细细想来,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宇宙间有“不受力”的物体,我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一开始我就直接提出一个悬念: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同学思维活跃,大胆发言:如果向上抛出去的物体,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太空以外,就回不来了。显然,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相互讨论中使问题更加清晰化、明朗化,最终让大家获得正确 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记的“生命律动”,虽简约却不简单。教学后记实现了现实中的“我”和思想中的“我”的亲密而精彩对话。通过教学后记让教师欣享教学中的“点滴”精彩,这将在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促进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第12篇:教师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天,我执教了《神鸟》这篇课文,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最快的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我采用了如下的设计。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第13篇:教师教学反思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语文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如手:

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

在教学前,我请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名人写得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有

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的“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李白的《横江词》、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毛泽东的《七绝·观潮》等。

在孩子们各种方式的读后,我说:“你们必须明白这些诗句是描述什么的。”他们点了头,我让他们说出来。随机板出——钱塘江潮。

我问:“从这些诗句中,你能想象或用自我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江潮水吗?”

虽然自我的语言,但已经能够吸引去阅读课文!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

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述异常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可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

然后,图文结合,情感收场

在很多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时,我出示了录象,观看钱塘潮水,加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说:“站在观潮台,应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孩子们写后(几句话),进行了交流。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

第14篇:教师教学反思

我们班有一个“气包子”——天乐,只要有一件事情大家做得不合他意了,他就马上发脾气,当然他不敢朝着老师发火,更多时候就是跟我们生闷气,不参加我们的活动。家长对他的这点也很关注,常常与我们进行交流。通过平时的接送、沟通情况来看,其实天乐这种坏毛病,完全是家里人管教过于放任、太过宠溺形成的。比如上次奶奶来接他回家,他在与同伴玩耍,觉得自己还没玩得够,就是不走,奶奶一直在旁边催他快走,没用,我们老师采取了强制手段,他就觉得是奶奶让老师这么对他的,就朝奶奶发火,还打奶奶,奶奶却只是对我们说这孩子就这样,一定要顺着他才行。

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好多坏毛病,跟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爱孩子,只会使孩子顽劣,乱发脾气,他们的欲望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现在的家庭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整天围着一个小宝贝转,他们对孩子关爱备至,有时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在天乐妈妈的.联系本上也跟我们交流到,他们认为就这么一个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平时都顺着他,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他们以为这样做,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受不到任何伤害,孩子就会很健康地成长。却想不到结果却是让孩子对大人这样没有权威,乱发脾气,这点也让他们很头疼。不可否认,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家长的本能和职责。但是如果一味地纵容孩子,就会使孩子养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孩子成长。我们通过与家长的良好沟通,让家里人做到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时,要采取忽视,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惩罚策略,同时对他的好的讲理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但不能只采取物质奖励的方法。

第15篇:教师教学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推荐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09-24
 音乐教学反思09-24
 化学教学反思09-24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09-24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09-24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09-24
 鲸教学反思09-24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9-24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2-09-2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2022-09-25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2022-09-25 古诗词教学反思
2022-09-2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2022-09-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