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点击: 时间:2024-09-07 09:47:40

第1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5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这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6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生:老师,我抓住了一只“西瓜虫”。

师: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就在那!

师:能具体说明白吗?

生:就在假山边的泥土中。

生:我也发现了,就在花坛的边上。

生:草地上也有,老师,你看就在这些岩石的下面。

师:这可不能称作岩石,还是叫做石块更形象。

生:我知道“西瓜虫”因为怕太阳所以住在泥土和石块下。就像蜈蚣和蚂蚁。

师:蚂蚁是住在石块下吗?想想。

生:噢,不是,是在窝里。呵呵

师:对,“西瓜虫”有窝吗?

生:没有看见,可能它不修窝。

生:老师,这有个洞,他是不是就住在这里?

师:你仔细看看。

生:不是的,我将“西瓜虫”放到洞里,它又爬了出来。

师:“西瓜虫”有几只脚呀?

生:不知道

师:仔细看看。

生将“西瓜虫”翻到过来,仔细的数着。

生:哈哈,我知道了,有十二只,还有两个触须

生:老师,你快来看,“西瓜虫”会爬墙。

师:它这爬墙的姿势,多像一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呀

生:我知道,是蜘蛛侠

生:它和蚂蚁一样

生:它和壁虎一样

师:所以你可以猜想它脚上可能有什么?

生:吸盘

生:老师你看这两只“西瓜虫”见了面还是不理睬,各走个的。

师:为什么它们没有撞到一起?仔细看看相遇后的情况。

生:他们像蚂蚁一样,对着触须。哈哈……

生: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叫它”西瓜虫“。因为我们一逗它,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圆圆的,身上还有一些条纹和西瓜上的一样。

师:你观察仔细,联想贴切。但是“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的“弯”,能不能换个更合适的词?

生:缩

课后反思:

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们去共同发现。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观察层叠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逗弄着“西瓜虫”(一种甲虫)。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领者。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音箱)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像老鼠,眼睛圆,尾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

2.说说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短片。(要求谈感受。)

要点:活泼可爱、腿脚敏捷、头脑聪慧……

4.教师小结,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看看作者布丰笔下的“松鼠”和你们说的有哪些异同。

二、 知识性内容安排: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大声、小声、无声等)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词,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2. 请学生朗读课件上的生字词,集体纠错正音。

3. 介绍文章体裁为文艺性说明文,学习第90页关于“说明”的一段介绍。

明确:①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②文艺性说明文在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上较为生动活泼,具有文艺色彩。

三、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

问题:读读想想,作者写了松鼠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到体现?要求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梳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等惹人喜爱的特点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二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它丰富的情感。

四、 梳理文章顺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寻食习惯、主要食物

乖巧——过水情景逃跑筑窝

文章结构:

总(1)——分(2-5)——补充说明(6)(先主后次)

小结:提醒同学们做读书归纳卡片和说明文的一般顺序模式。

板书设计:

如何写:(1)抓住特征(2)语言生动(3)合理排序

五、 作业设计

1.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对松鼠进行自我介绍。

2. 搜集并阅读布丰的资料及作品若干。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语文教案-秃鹰之死。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构

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事件,引出了“光化学烟雾”、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由现象到本质进行了逐层说明。然后又介绍了废水污染、废渣污染、核污染、石油污染等等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的问题。最后发出呼吁,提醒人们在运用新技术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文章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三、说明方法的运用

本文大量运用举例子、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科学地说明。如1952年的“洛杉矶烟雾”使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1970年,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就使6000人受害;在谈到废水、废渣对人类的危害时,作者指出“当今世界,人工制取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500万种,在这些化学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400万吨”;据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估计,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为6000亿~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现在的0.032%。这些典型的事例,这些统计数据既突出了“三废”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危害的特征,又让人触目惊心。这些事例和数据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向人类发出严重的警告: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另外,文中还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清晰地突出了事物 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四、说明中心与顺序教学方法建议

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要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每一篇说明文都有说明对象,全文又围绕说明对象,安排若干个说明中心,每一个说明中心又通过一至几个段落来说明。如果抓住了这几个说明中心,也就能理解全文的内容及说明的中心了。因此,反复阅读、多多揣摩是关键。

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但由于说明对象与内容的不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等。因此,在学习具体的文章时,还要分析课文运用了怎样的逻辑顺序,这是学习事理说明文的一个难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秃鹰之死》。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过程:

1.设置情景,导语引入。

(播放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材料)刚才,大家从影片中看到的浓浓黑烟、

脏得发臭的河流和堆积成山的废弃物,是否难以想像生活于其间的滋味。但事实是,我们确实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不信,请你看看这篇《秃鹰之死》。

2.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掌握并积累词语。

3.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围绕中。乙、精心选材的写作特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赏读课文,指出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5.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解说:研读课文是突出自读要点,实现自读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其概括能力,既而引导学生研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并运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同时,通过课文的研读也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读点拨:]

题意简释。

(1)题目“秃鹰之死”的作用。

明确: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说出了工业“三废”所带来的危害,显示出文章的说明重点。

(2)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死亡的生物很多,为什么要以“秃鹰之死”为题呢?

明确:用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的体强性凶的鹰的死亡,来强调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重视环保。

(解说:通过对题目的解析,体味标题的意义力深对文章的理解。)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7 段)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一层(第1-4段)工业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层(第5、6段)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三层(第7段)核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部分(第8-10段)工业“三废”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严峻挑战。

重难点分析。

(1)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①说明中心: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②选材角度:从废气、废渣废水、核污染三个角度选取材料来说明中心。

③围绕中心,增添材料:a大量氟利昂的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从而引发人类皮肤癌病增多;b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含铅或其他重金属的废渣废水可弓没人的多种血液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数万人的受害,连下一代的小孩也有遗害,轻者头上不长头发,重者患上白血病而不治身亡。

(2)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a.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举了“秃鹰之死”和“水俟病”为例;b.为说明“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机有”,举了日本东京和我国兰州为例。举出事实,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增强说服力。

②列数字。a.为说明“洛杉矶烟雾”的危害,举出当地老人死亡人数(400)和东京受害人的具体数目(600);b.为说明化学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年产量之多,列出“400 万吨”的具体数目;c.为说明工业“三废”量之大,列出了“30 亿吨”“6000 亿—7000亿吨”“4亿吨”“0.028%”“0.032%”等数目;d.为说明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列出了“五百多万吨”的数目。列出具体的数字,真实可信,给人以确切的印象。

③作比较。为说明“现在全世界核武器的总破坏力”,把它与在广岛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破坏力作比较,得出超过“数百万倍”的结论。通过比较,强调所要说明的对象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④打比方。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①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②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③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动物夸尾巴》的故事、小品或小快板等,内容为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等,准备上课表演。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由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动物夸尾巴》。主要角色可包括:机灵的猴子、漂亮的松鼠、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兔子、矫健的燕子、威严的老虎等。台词内容:尾巴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可与班内同学一起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设计说明】此为全课的引子,能自然、恰当地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给予配音表演,引入新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三)初涉新课

看图说话,本文有一幅生动而有趣的图画——长了尾巴的人类。课前可将此图加工复制成放大的彩色图画,课堂上展示此图,会吸引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看到的有趣的地方说出来。

【设计说明】此环节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进入新课,符合学生心理,易于调动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在学生赏图说画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愿望。

(四)细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联系前面看图说话的内容,归纳作者想像的人类尾巴的作用与功能。(可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可让各小组将提纲写在胶片或玻璃板上,准备通过投影与其他组交流)

【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引导学生对文章3、4两段认真细读。进而归纳要点,整理提纲。此过程既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又锻炼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特点。(做得好的组应给予鼓励)

提纲如下:(供参考)

(1)表情达意(表示歉意、赞同、友好、爱意等)。

(2)保健作用(感知温度、丰富的穴位可治疑难病症)。

(3)带来操作之便。

2.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怎么会想到让人类长一条尾巴呢?

(可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找答案,归纳出是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可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发明者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可让学生发言,说说哪些发明创造是受到了生活中的什么启发。如,飞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等)

(五)课堂讨论

1.各抒己见

作者在想像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愿意长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设计说明】课文最后把人类贫困、短寿、行动不便等归罪于没有尾巴,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并希望世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此结论尽管是作者的一个美好心愿,但事实上有好多人并不认同。安排此活动在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因为赞同者,必然会将课内有关尾巴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依据,并结合生活实际作更广阔的想像;不赞同者显然与课文作者的观点相悖,欲使之树立,不得不充分展开想像,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此活动引导得好,将会形成课堂高潮,出现彼此相争的热烈场面。此情此景,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契机。

附:本环节也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论题可拟为:(1)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2)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辩论要求较高,需广泛的搜集资料,作大量的准备。因此可放在第二课时专题举行)

2.奇思妙想

口头作文,以“假如……”为题展开想像,提出新奇的见解,学生活动,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同学在班内讲。

【设计说明】“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个设想大胆而新奇,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在动物园观赏动物时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超常的设想,不失为一位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学习本文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的矛盾,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想像,以求解决矛盾,人类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假想的实现。因此,此活动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在此学生的想像力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将“假如……”一题写成日记。

相关文章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03-26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26
 语文备课教案03-26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03-26
 语文教案03-26
 小学语文教案03-26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3-03-26 小学语文教案
2023-03-26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
2023-03-26 《昆虫备忘录》语文教案
2023-03-26 语文教案
2023-03-26 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