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秋日杂感其一答案

秋日杂感其一答案

点击: 时间:2021-01-09 14:03:56

秋日杂感其一答案,诗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悲愤情感和爱国情操,本文由句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秋日杂感原文:

秋日杂感

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秋日杂感字词解释:无

秋日杂感翻译:无

秋日杂感阅读答案:

试题:

(1)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大量地使用________,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全诗形象地描写了清兵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有人说,首联中“独”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 典故 怀念故国或哀悼死难志士的沉痛

(2) ①一个“独”字,可有两方面理解:一是作者慨叹自己身世“孤独”;一是面对国土沦丧,诗人胸中流涌的难觅同道之“独”。 ②作者寄情于景,将悲秋的孤独惆怅情怀置身于海雾江云的迷蒙境界中,蕴涵充塞天地的无尽愁思。

秋日杂感创作背景:无

秋日杂感赏析: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在吴三桂的叛卖导引下,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次年,清兵铁蹄直踏江南,甫建数月的南京弘光朝旋即破败。东南数省陷入血水纷飞的苦难岁月。此诗作于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题传云:“客吴中作。”吴州即苏州。陈子龙在苏、松一带联结江南各地抗清武装,英勇御敌。兵燹之余,作下《秋日杂感》十首,形象地描写了清兵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怀念故国,哀悼死难志士的沉痛心情,体现了他不屈不挠,图谋复国的远大志向,沉郁悲愤,壮怀激烈,读之令人黯然泪下,此为其中之二。

作者写作此组诗时,苏、松已沦于敌寇铁蹄之下。吴中进士吴昜起兵抗清,江南各地军民奋勇抗击者亦不在少数。然先后皆为清兵所败。当此形势危难之时,陈子龙也有途穷之感,曾着僧服,改名易姓,辗转吴中,待时抗清。诗人的悲愤情感和爱国情操,在此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首联描写亡国后作者悲苦和沉重的心境。“悲秋”,典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本就为一个万物凋零、令人生悲的季节,更兼作者此时面对着满日疮痍、民不聊生的华夏大地。无怪于其内心之愤是行吟坐啸了,一个“独”字,可有两方面理解:一是作者概叹自己身世孤独,一是抗清斗争处于最严峻时期,随着遍地烽火被清军一一扑灭,诗人胸中流涌的难觅同道之独。海雾江云,暮色茫茫,更引发了他的万千悲愤。这种悲愤与陈子龙的身世经历切切相关,诗人本为晚明遗老,又曾在南明政权下供职,为挽救大厦将倾的南明王朝疾声呼吁,东奔西走。耗费了半生精力和心血,而到头来世事恍惚如南柯一梦,不能不令诗人痛心疾首。

颔联“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继续抒发诗人亡国之痛。此联用了两处典故。“不信”一句,《文选》张衡《西京赋》及注:“秦穆公梦朝天帝,帝醉,以鹑首之地(今湖北襄阳、安陆一带)赐秦。时有谣云:‘天帝醉,秦暴金误殒石坠’。”李商隐《咸阳》诗亦有:“自是当时天地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后人以“天醉”喻政府混乱。“最怜”一句,典出于仲长统《述志》诗:“寄愁天上,埋忧地下。”陈子龙在此是反用其意。说自己不相信苍天会长久昏醉而让清人一统中国。坚信上天终有清醒之时,明室江山定有复兴之日。最可怜的是大片江山已沦入敌手,没有一个地方可埋葬自己的忧愁。这两句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在因清秋、日暮而兴起的悲愁之感中加入了现实性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斗争性和针对性。

颈联“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描写了明室臣民的悲惨境况。清兵南下,铁蹄所至,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多少无辜百姓做了刀下冤魂。“荒荒”一句是化用古乐府《十五从军行》中“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之句意。写民间在清兵蹂躏后满目凄凉,一片荒芜的衰败惨象。“寂寂”句则是借秦亡后东陵侯邵平沦为庶人在长安城外靠种瓜为生的故事概括众多王公大臣幸存者的结局。此联作者从下层黎庶写及上层达贵,正是反映了明清鼎革之际所造成的灾难。

尾联“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恰如一声沉重的叹息,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助的心境。五湖即太湖。听说清兵已饮马五湖,尽略其地,自己欲与渔夫为伍,驾一叶扁舟浪迹水乡;也不可得了。

在一首短诗中要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用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是大量地使用典故。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陈子龙的诗风,前后差异极大。早期作品辞采浓郁华丽,尤好拟古乐府。后期由于受国家局势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多感伤时世之作,风格沉郁顿挫,直抒孤愤,沉雄豪放,悲壮苍凉。《秋日杂感》即为其晚期诗风的代表。

个人资料:

陈子龙

(1606-1647)明清之际文学家。字卧子,一字人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进士及第,选浙江绍兴府推官,擢兵科给事中,未及赴任而明亡。乃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为马士英辈所嫉,乞归。旋受鲁王部院职,结太湖义师抗清兵,被缚,投水殉国。子龙早年与夏允彝齐名,为“几社”领袖。诗振“七子”宗唐之风,称“云间派”。词有《江蓠槛》一卷、《湘真阁存稿》一卷,其中《江蓠槛》存于《幽兰草》中,《湘真阁存稿》一卷存于《倡和诗余》。词妍丽婉委,哀艳凄恻,明亡后数年中所作则泣血啼鹃,愈见深沉。

相关文章推荐
 祝高考成功的诗句11-25
 梦回林景熙阅读答案 诗眼02-24
 望江南金德淑阅读答案 赏析11-11
 书事 王维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11-18
 关于劝学的诗句_关于劝学的古诗02-02
 客怀何应龙阅读答案 翻译 鉴赏09-26
 关于医生的诗句12-02
 女冠子 元夕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01-06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0-04-29 屈原简介资料
2020-09-26 古代形容女子妙曼身段的古诗集
2020-09-26 山中 王安石原文
2020-12-09 红色经典诗句摘抄
2020-10-25 带有红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