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名言由句文网编辑整理,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名言
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解释:行动迟疑不决,作事犹豫不定,就不会获得成功。办事必须果断。情况一明,就立即决策·决策一定,就立即行动;动则雷厉风行,一鼓作气,直至成功;若迟疑不决,犹豫不定,反反复复,就会贻误时机,导致失败。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办事要果断干脆。)
2、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解释:言论不符合法律的,不听它;行动不符合法律的,不推崇它;事情不符合法律的,不去作它。《君臣》篇是商鞅献给国君的书奏。作者认为上古时代社会纷乱,所以圣人创制法度来建立社会秩序,肯定法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是说,作为国君的,一定要把法律意识溶化在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地按法办事。凡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不听从,不提倡,不推崇,也不去作。选样国家就会得到治理,国君的地位就提高了。可用于说明应对法抱什么态度,培养自觉的遵法、守法意识,以法自律。这对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救育有借鉴意义。)
3、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解释: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此二句是从法治的角度培养战士们的荣誉感。作者认为,若民众勇于私斗,动则剑拔弩张,则无人肯为国而战。只有从立法上制定出政策,使人们不敢私斗,而勇于与入侵之敌作战,以作战勇敢勇于献身为光荣,那时民风才正,才能训练出一支勇敢的军队。此二句说明对待私斗和公战的态度,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4、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解释:执法的任务莫急于杜绝奸邪,杜绝奸邪的根本莫过于严刑峻法。~二句表现了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作者认为,到了战国时代,只有法治才是行得通的政治道路。法治的基本精神是多刑少赏。执法的首要任务是铲除奸宄邪恶之辈,稳定社会秩序,使人民能安居乐业,消除一切动乱的隐患。要铲除奸宄邪恶,最好的方法是严刑峻法,使恶人望而生畏,闻而胆怯,使犯法的恶人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理。这样,社会秩序自然会好。可以此二句说明执法从严、除恶务尽的重要。)
5、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解释:蛀虫多了能使树木折断,裂缝大了能使墙壁坏塌)
以上这篇是 商鞅名言。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