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点击: 时间:2023-08-19 21:45:42

第1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读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但作为家长,我更关心我们中国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

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第2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我读的书是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颇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来自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忍不住“什么才是真正的唤醒?”

那么所谓的唤醒是什么呢?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也只有这样,我想才能像笔者所说“润物细无声”。

回到这本书,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我想读完这66个小主题,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说到这里,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观点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唤醒他们,也唤醒自己!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要把这种“唤醒”渗透其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3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前段时间拜读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全书分为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书中倡导教师要进行“无为”教育,非常耐人寻味。这里我想就对“无为”教育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中国教育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刊登了这样一个教育: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女孩每天为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

这个传奇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

“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可以说,“无为”教育艺术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较好的运用这一艺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字01-24
 创业故事读后感05-08
 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05-26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06-12
 观2014马年春晚有感05-14
 关于童年的读书笔记05-03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05-04
 水浒传读书笔记1000字05-08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0-11-16 唱支山歌给党听读后感
2021-03-14 党史故事读后感
2021-01-22 友情的颜色读后感
2021-04-12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2021-04-28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