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接待了一个从厦门来的男孩。他叫王雨露,今年10岁,和我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比我瘦,也比我矮,看起来很灵活,很聪明。我第一眼看上去就想和他交朋友。
我和他是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前面见到的。东方明珠高468米,由三个红色球体组成,看起来非常高大雄伟。走进东方明珠,让人感觉宽敞整洁。这里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都带着相机,在这里拍照留念。当我们乘电梯来到350米处的太空舱,我站在上面往下看,南浦大桥好像一条巨龙连接着浦西和浦东,浦西外滩有带着古典风格的万国建筑群,而浦东有着高耸入云的`环球金融大厦和金茂大厦。
走出东方明珠以后,大人们去逛街,妈妈就带着我和王雨露去正大广场的Tom熊打游戏。进入游乐场,里面的人非常多,大家都专心地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我最喜欢的游戏是捞金鱼,先放入一枚代币,然后用手柄控制渔网,等金鱼游进网后按下按钮,就能捉住金鱼了。我和王雨露一起玩的游戏是打鼓,先投入三枚代币,然后选择节奏,按照屏幕上显示的图案打击鼓面,最后我们赢了,都觉得很高兴。
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还是聊了很多,我们聊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电视和自己的学习成绩,他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喜欢数学,喜欢做奥数题目。我也告诉他我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我要去加拿大见我的好朋友。
晚上6点,妈妈开车带着我把王雨露送到了他妈妈那里。我很喜欢他,以后我还要和他在QQ里聊天。《周记》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个,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旷达,到了下一个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短暂芳香,多去体会“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少去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也会被秋而“感”,却不再为秋而“悲”了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宁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也不愿尽情的享受阳光。有人说阳光是美好的、代表希望、是人们所向往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也许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久了、行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父母离异、所以她爸爸给了她无穷无尽的爱。她每天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一次、她去了网吧、从那以后便爱上了网吧。因为她爸爸不知道、所以像往常一样、只给她物质上的.金钱、却从不对精神上过多的慰问。久而久之、她的学习成绩从上等沦为了中下等、最后成了倒数、而她的爸爸却浑然不知。“温室里的花朵是活不长的”这是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话、小时候的我不懂。但现在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又岂会不懂?有时候“爱”也是一种“碍”。但有些时候并不都是这样、另一则故事就与这截然不同了。
一个大富翁有一个儿子。当儿子9岁时、对儿子说:“我们家破产了,必须要搬到乡下去住”从此以后、一家人在乡下田里劳动了十年。儿子发奋图强、立下誓言: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和以前一样的好日子。 终于、儿子成为了一座知名公司的总裁。一家人为此兴奋不已。这时、父亲又说:“儿子啊,其实咱家根本没有破产,我只是想让你记住 花盆里长不出松树,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只有多方面的去观察、去感受、你就会必备人多一份为人处世的道理。假设十年前的生活还和现在一样,那么也许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纨绔子弟了,所以、家室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真才实学。这些年来,你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事情,相信以后你一个人会做得更好。”直到现在,我还对这段话记忆犹新。
两则不同的故事,演绎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有时候阳光也许并不是美好的、但你尽情的享受阳关光带给你的温暖,久而久之便会淡忘了暴风雨的滋味。
新学期就这么在一抹夏日的暖阳中开始了,我无法准确地形容自己的心情。面对着遥远迷惘而又触手可及的未来,或许是忐忑大于喜悦吧!
高一的我仍然很不成熟,许多事情都没能做到尽善尽美,留下很多遗憾。但过去的.风景已在身后,遗憾应该给人以动力。前路漫漫,若我注定孤独,那么,且将我心陪我共同行进。
7班的班主任称我为“传奇人物”,说我能拉开第二名许多是了不起的。但我清楚地知道,高一的我学习态度其实是很松懈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是在吃老本,所以我不能飘飘然,要脚踏实地,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以自己的勤奋为自己搭起通天云梯。
传说中,在世界的中部有一座通天高塔,但只有两种动物能上到顶端。一种是天赋异秉的金翅大鹏,它只要轻轻振翅便能到达;另一种是埋头苦干的蜗牛,它经年累月地攀爬,亦能登顶。
我不是那金翅大鹏,我要做那蜗牛,勤恳耕耘,不被外物所累,不迷失本心,终有一日,我也能攀至峰顶。
师评:立志到顶,那就奋力飞翔或全力攀登吧,前方有更美的风景,头顶有更广阔的天空。
又是一年9月1日,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希望,所以,我应该打足精神,抛开上学期取得的或好或坏的成绩,在初二上学期的学习中充满信心。
首先,我认为,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像我--理解能力还可以,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不懂,但却总出错,而且对于一些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东西总觉得不耐烦,因此,在这点上,我希望自己能在新学期里对待学习更认真,更有耐心。
其次,我觉得,在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更是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定一个小的学习目标,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小目标,然后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的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所以,我暂时的目标就是先进入全班前8名,而对于我较弱的数学以及其他的副科,我也会努力,让它们也有所进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新学期里,我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宝贵的时间都抓紧。 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但我个人不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觉得一天中如果没有一点时间用来娱乐的话,大脑就会持续的工作,不停的运转,很容易疲劳,容易激动。虽然这样成绩也许会有所提高,但是人就会觉得有压力,不停地想发泄。
因此我觉得,在一天的学习中,只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有不懂得就去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很好地掌握当天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认真地、高效率地、高准确性地做好作业以及适量的补充习题,认真复习及预习,其他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最后再说一句:学习计划要根据个人具体的情况而定,而且要"定到做到"不然这将会是纸上谈兵。
这个学期担任高二(6)(8)(13)三个班的化学教学,高二学生面临学期统考及会考,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本学期既要完成化学选修与必修的学习,又要进入必修的复习。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 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1、 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 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 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二、 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 教学理念的反思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进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进,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进,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3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 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 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 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