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说签名励志日记周记读后感名言语录格言
首页 >>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赏析

点击: 时间:2022-10-19 18:12:25

第1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我们都明白老舍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茶馆》,可是读了他三十年代写的《济南的冬天》以后,我们还没有想到他还会有这么精湛的散文。这无疑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你看,一篇短小的千字文,作者能把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冬的世界里。在那里,有阳光,有温暖,有绿草的气息,有笑脸,有蓝天,有灿烂的响晴……

我们忽然发觉,原先作者把我引入了一个恬淡明丽的春的世界里。倘若是在大雪飘飘的寒冬读这篇散文,这会给我们带来多么愉快的、多么新奇的感受啊!

看看老舍先生是用怎样的笔墨、怎样的色彩来给我们描绘用这幅济南冬景图的。

一个从尘土飞扬、寒风凛冽的北方初到南方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一个从雾都伦敦回到晴朗的北中国的人,又会有什么联想呢?自然,济南不属于湿润的南方、日光炎炎的热带,也不属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北方。在作者笔下,它似乎象一个“特区”。然而这毕竟是北中国的“特区”,因而它仍然有北中国的特点。它是没有风的、晴朗而温晴的天气,或者说,它是有风的,却是听不到风声的,这样的风只能是微风。冬天的微风那是什么滋味呢!冬天的风无论如何应当是冷的,但这时头顶上却有一轮太阳照着,既然不是热带那样的毒日,那必须是很暖和的日光。微微的凉风,暖暖的月光,那自然让人极其愉快的温晴天气。作者仿佛像发现了一块宝地,用极其温柔的笔调要告诉读者他对这块宝地的新奇的感受。这感受的确是新奇和独特的。我们当为作者发现了这块宝地并真切地告诉我们而感激作者。读了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们觉得作者不象是在写济南,而是把济南端到我们面前,使我们如临其境。开始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毋宁说是春的独特的气息,作者的这幅恬淡的春之图,已经开始展现出一角.我们急切地想看下去。

果然,接下去的画面就更令人叹为观止了。作者像拍电影一样把镜头拉开,升高,使我们能够俯瞰济南冬天的全貌: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梦想境界?无论是睁着眼看,还是闭着眼睛想,这都是一幅出色的、温馨的画面。她透露出的恬静安逸的美是自不待言的。冬天,是万物冬眠的季节,所以,用“暖和安适地睡着”来形容这个老城,是最为恰当可是了。作者虽说这个“老城”在等待“春风来把它唤醒”,但那种恬静完美的氛围却是仅有春天才会有的。因而它实际上已经使我们感受到这幅“山水图”蕴藉着的春意。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在饥寒交迫的北中国,这无疑是一片令人向往的、极其完美的天地。它似一处新“桃花源”。在当时是寄托着作者的完美梦想的。

作者之后把笔墨放在描述济南的“小山”上。先画山、后描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济南的小山是个什么样儿呢?你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仅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是极为形象的描绘。但仅此还不够,还得动人才是。于是作者用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这座小山比做一个小摇篮,而把济南比作睡在摇篮里的娃娃。这真是太可爱了!瞧,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对“娃娃”说话哩。“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由此,我们仿佛体昧到作者那颗极其善良的慈母一样的心。在这样温暖的母亲怀抱里,济南的人们怎样能不高兴呢?当然是“面上含笑的。”由于这段动人的拟人化的比喻,作者把济南的小山写活了。由活的山写到活的人,那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而写人,则是为了更好地写济南。因为人毕竟是万物之灵,写济南人眼里的济南,那便能够从多侧面,展示济南真切的精神和面貌。写济南人所看,还不够,还要写济南人所想,这就全了。济南人是怎样看的呢?“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济南人是怎样想的呢?“这样的温暖,今日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这是极其可爱的心理。但这毕竟只是点滴的心理活动、而不是愿望。因为此情此景已经使他们够满足的了。这样的冬天已经使他们感到很温暖、很愉快

的了。他们并不象其它北中国地区的人也许在诅咒冬天,在掰着指头计算春日该何时来临。因为他们的的确确生活在春天一样的冬天里。这就是老舍先生所要写的。我们又何尝不能说,那里面包含着一颗老舍先生期望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和平安静日子的拳拳之心呢?

济南的小山不但象圆圈,并且还有它的独到之处。因为小,所以只配下点小雪来给它装饰。一下小雪,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是一个壮丽的远镜头,是一幅层次色彩鲜明的画面,下层是暗黄,中层是白色,上层是蓝色。如作者所说:“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我们仿佛又闻到冬雪后干净爽人的清新空气。然后作者一下又把镜头拉至中景,给我们看山上青黑的矮松。作者是怎样写这些矮松的呢?那里又用了一句绝妙的比喻,“树尖上顶着一髦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动人而传神地写出了矮松的性格和神态。有这些矮松的点缀,便使济南的山显得格外雅致。白山尖、矮松、带水纹的花衣,是恬淡的色彩,和温晴的天气漂亮地融汇在一齐。至此、济南山的全貌便给我们基本展现了出来。这是这幅春之图最重要的部分.这都是静态,那么有没有动态,有没有色彩的变化呢?有的。这是静中之动,这种动便是作者极其细微的观察和感受的结果。那便是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注意,只是“微微露出点粉色”,基色仍是白的。所以并不破坏整个绘画的效果,而倒是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

“那些小山太秀气!”作者感叹道。是的,这样温晴的冬只配有这样的小山。如果是大山,如果是大雪、那便全然是另一番气韵了。

作者是不是至此就把济南的山写完了呢?没有!看来,作者对济南的山是太有感情了。他爱它们。于是,他便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他自称为唐代水墨画的图;“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极具有古诗画的意味。这幅清新明丽的图景,怎样能使人相信会在济南的冬天出现呢?又怎样能使人相信它会出此刻战火纷飞的北中国呢?的确,即使在战争年月,生活中仍然是有美的图景的。这就在于你是否能发现,并给予艺术的表现!

这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作者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但却回避偌大的济南城,而去写更宽敞的城外。作者是居高临下地远视的,所以济南城是太小了,并且是狭窄的。作者有意把读者的视野引向济南更广阔的天地,而不去写摇篮里的娃娃,剩下的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反而使这幅春之图的画面更清晰、更简洁,避免了紊乱之感和累赘之感。这叫做虚实相生。

好了,写完了山,该写水了。有山没有水,加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怎能清新而湿润?济南的水是怎样的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哪象冬天的水呢?这不分明是春水么?并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形儿呢!这不分明又是夏天的水么?这不是“夏赏荷花池”的意境么?北中国的冬天,竟然还有这样一幅更令人喜爱不已的绝景,这无疑给济南“锦上添花”了。并且,这还不够,作者还要把镜头拉远,让“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映在这水中。于是,绿水,红屋顶,黄草山,白雪松,蓝汪汪的天空,组成了济南的山水图。瞧,微凉的风又吹过来了,暖和的太阳在静静地照着,我们不能相信,这到底是人间呢?还是世外桃源?如果是人间的话,那么它决不会是冬天。

老舍的笔法是老练的。一篇千字文竟能展示出这么生动的、令人神往的画面,这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这篇短文的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可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可是资料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分析这篇散文,我们看到了贯穿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对完美事物执意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透露出的他的善良个性和朴实亲切的文风。今日我们读这篇散文。仍然能被作者对济南山水精湛而独到的描述所打动。个中技艺,不光是对今日的初学写作者,就是对有必须散文写作基础的人,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2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所以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十分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一样于其它地方的冬天。所以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我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经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第3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异常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我的亲身感受,经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比较,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述。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梦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终,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并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述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经过比较,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我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梦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并且饱含喜爱的心境。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十分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那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证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一样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终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4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散文都应作到形散而神不散。《济南的冬天》具有这一特点。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可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述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我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得出结论:“济南其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写“梦想境地”,再写“古老的济南”。写“梦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写小山对济南构成的特殊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仅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异常可爱。

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光辉,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杨,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心灰色的树影。

第5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1、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经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2、写作手法。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仅数量多,并且质量高,质与量到达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很多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第一段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对照,又叫比较,是一种运用广泛,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经过比较,能够使所描述事物显得更鲜明、更透彻。作者以自身的独特感受,经过与北平、伦敦、热带比较,写济南的冬天既无风声、又无重雾、也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突出强调“温晴”这一特点,进而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在此,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得到深化。同时,运用了反复,“对于一个……的人”两个间隔反复、“像我”两个间隔反复,突出作者的感受,强调“温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济南的冬天给“我”的惊喜和意外。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梦想的境界?”这一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两个动词,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运用反问能够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这句用商量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好像是与人应对面的交谈,又像是在征求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增强了语气,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这一句还有迭现辞格,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组成的迭现,引人入胜,作者从上方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第三段中“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说”更是把小山写活了。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突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诚挚之情。“小摇篮”则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令人不由得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情态,把济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来。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日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正因为度冬如春,所以才会产生幻想,正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人们的心境也“并不着急”。作者连用两个设问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重点是答案,进一步加强语势。句中的“绿”字,形容词转为动词用,使人不仅仅感受到山草“绿”这样一种状态,更能体会到“绿”的动态过程。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一样,使文章的语言和所表达的资料都显得生动形象。这一部分写济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此例用了语气错综,前一句“并不着急”是陈述语气,后一句本来仍能够用陈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换为反问语气,把陈述语气和反问语气错综使用,使文章语言整齐有变化,语气得到加强,情感得以凸显。句中的“干啥”是北方方言,此处是方言和普通话相混,使得文章语言不仅仅朴素亲切,并且生动灵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中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仅使矮松有了活力,并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此处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构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使山坡美景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第四段用了拆词修辞格。拆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拆词,不仅仅能生动简明地阐明事理,并且还能更好地抒发感情。句中把“害羞”拆开,不仅仅使整个句子音律和谐,更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并且“害了羞”这样一种状态,是作者独特的感受,比起“害羞”来说,更能反映出作者对“薄雪”的喜爱。此句也用了摹绘,用“微微”一词把夕阳下雪的美妙神态模拟出来,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此句用了句式错综,本来能够写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济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构成统一格式,但作者加以变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写得脉脉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态得以完美展现,水给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时,其他的东西又来衬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和谐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句将空间的清亮比喻为“空灵的蓝水晶”,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形象之感。此句还用了摹绘辞格。运用摹绘,能够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这一句还用了迭现辞格。迭现是一种描绘性的文学修辞方式,运用迭现,令人遐想无限,增添视觉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品读起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一句运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种变式,把本体和喻体颠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树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树影”联想到“地毯上的小团花”,形式新颖,比喻贴切。

该文章中,几种小格的变换使用,使文章显得生动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种辞格不仅仅运用合理,并且运用质量很高。在景物描述中,作者运用好辞格,能写出作者对景物不一样于别人的感受,会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对描述对象印象更为深刻,对景物充满向往,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想象之美。《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作者在运用修辞格过程中,使语言表达与文中的意境营造得以完美体现,修辞格的运用是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辞格展现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堪为典范之作。

3、写景手法。

(1)基调统一,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可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齐,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齐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2)景物层次,安排得当。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文章依照写景的先后层次,更好地把这些完美的景色展现于出来。文章首先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给人以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终才写那垂柳岸边,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3)远近大细,各得其宜。

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能够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可是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并且远景大景,还能够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能够兼收其效。

该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并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贴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

(4)虚实手法,同时并用。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述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可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能够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5)适当点题,意义深远。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能够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当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该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恰到好处。最终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令人读起来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之感,引发读者更深远的思考,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6)山水画法,以大观小。

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仅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齐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之后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象,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6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可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齐,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齐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完美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终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能够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可是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并且远景大景,还能够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能够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并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贴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样美,可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先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可是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所以,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能够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就应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样美,可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述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可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能够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好处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能够使画本身蕴含的好处更为显豁。就应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终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能够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剩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就应并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第7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经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仅数量多,并且质量高,质与量到达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很多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段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对照,又叫比较,是一种运用广泛,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经过比较,能够使所描述事物显得更鲜明、更透彻。作者以自身的独特感受,经过与北平、伦敦、热带比较,写济南的冬天既无风声、又无重雾、也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突出强调“温晴”这一特点,进而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在此,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得到深化。同时,运用了反复,“对于一个……的人”两个间隔反复、“像我”两个间隔反复,突出作者的感受,强调“温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济南的冬天给“我”的惊喜和意外。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梦想的境界?”这一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两个动词,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运用反问能够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这句用商量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好像是与人应对面的交谈,又像是在征求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增强了语气,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这一句还有迭现辞格,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组成的迭现,引人入胜,作者从上方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仅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说”更是把小山写活了。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突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诚挚之情。“小摇篮”则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令人不由得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情态,把济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来。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日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正因为度冬如春,所以才会产生幻想,正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人们的心境也“并不着急”。作者连用两个设问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重点是答案,进一步加强语势。句中的“绿”字,形容词转为动词用,使人不仅仅感受到山草“绿”这样一种状态,更能体会到“绿”的动态过程。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一样,使文章的语言和所表达的资料都显得生动形象。这一部分写济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期望别的呢!”此例用了语气错综,前一句“并不着急”是陈述语气,后一句本来仍能够用陈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换为反问语气,把陈述语气和反问语气错综使用,使文章语言整齐有变化,语气得到加强,情感得以凸显。句中的“干啥”是北方方言,此处是方言和普通话相混,使得文章语言不仅仅朴素亲切,并且生动灵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中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仅使矮松有了活力,并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此处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构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使山坡美景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此句用了拆词修辞格。拆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拆词,不仅仅能生动简明地阐明事理,并且还能更好地抒发感情。句中把“害羞”拆开,不仅仅使整个句子音律和谐,更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并且“害了羞”这样一种状态,是作者独特的感受,比起“害羞”来说,更能反映出作者对“薄雪”的喜爱。此句也用了摹绘,用“微微”一词把夕阳下雪的美妙神态模拟出来,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此句用了句式错综,本来能够写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济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构成统一格式,但作者加以变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写得脉脉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态得以完美展现,水给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时,其他的东西又来衬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和谐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句将空间的清亮比喻为“空灵的蓝水晶”,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形象之感。此句还用了摹绘辞格。运用摹绘,能够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这一句还用了迭现辞格。迭现是一种描绘性的文学修辞方式,运用迭现,令人遐想无限,增添视觉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品读起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一句运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种变式,把本体和喻体颠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树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树影”联想到“地毯山的小团花”,形式新颖,比喻贴切。

该文章中,几种小格的变换使用,使文章显得生动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种辞格不仅仅运用合理,并且运用质量很高。在景物描述中,作者运用好辞格,能写出作者对景物不一样于别人的感受,会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对描述对象印象更为深刻,对景物充满向往,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想象之美。《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作者在运用修辞格过程中,使语言表达与文中的意境营造得以完美体现,修辞格的运用是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辞格展现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堪为典范之作。

第8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1.层次井然的布局

文章开头第①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②-⑥段具体描述济南冬天的景物,其中又有总分关系;第②段写全景,第③-⑤段写出山景,第⑥段写水景,且以一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话结束全文。每个段落甚至每个细节都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笼罩在温馨宁静的氛围之中。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2.情景交融的写法

文章在描述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等,既写出了自我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有时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梦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感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并且饱含着喜爱之情。

3.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比喻:如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生动形象,恰到好处。

拟人: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把夕阳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这些都表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第9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这是一篇极其精致的短小散文,文章不足千字,由于作者用辞遣句和构思立意的深厚功力,它既像是一首声情并茂的抒情诗、又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读后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冬天,尤其是北中国的冬天,在一般人——异常是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南中国的人想来,似乎无一不是一种清冷、肃杀的景象。然而,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却不能不让我们改变这种想法。他让我们看到了北中国冬天的一块“宝地”。这块“宝地”究竟有什么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呢作者特地将北京和伦敦来作比较。在北京,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在伦敦,冬天能看得到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短短数语,就凸现出冬天济南风和日丽的特点。

仅是天气好,自然不够,所以紧之后描述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它们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我们真为作家这样的描述叫绝。这哪里是说山哪,这不正是慈母在呵护自我的子女吗难怪“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小雪过后的小山,别具一番风景。山尖上的小雪,像是“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的雪和那若隐若现的草色,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期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山美,水亦美。那里的水是澄清的,并冒着点热气,因为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故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真是脉脉含情,一心一意妆扮着大地,等待着游人!

这山,这水,这情,这景,在作家笔下,构成了一幅幅精致美妙的画图,仅此,足以让读者体会到济南冬天的柔美。可是,作家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再将读者的目光从澄清的河水引向空中、半空中、天上,让他们一齐来欣赏那块“空灵的蓝水晶”。如此妩媚动人的画面,给人一种仿佛进入蓬莱仙境的感觉,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此文在艺术表现上,自始至终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比如,他写山“睡着”、“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穿”、“花衣”以及“山的肌肤”;写雪害“羞”、“卧着”;写水藻“拿出”绿色,水“不忍得”冻上,等等,赋予山、水以人性化,极其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山水的情态,使作品增添了许多感人的美的色彩。

在语言的运用上,本文很少出现直接赞美冬天的济南的词语。由于形象的比喻,娓娓道来的妥帖语句的渲染,又让我们看出作家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用词方面,本文真可谓字字珠玑。像文中的“睡”、“等”、“唤”、“卧”等动词的运用真是精妙绝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这样的美文,真是一种享受。

第10篇:济南的冬天赏析

1.基调统一,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可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齐,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齐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2.景物层次,安排得当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文章依照写景的先后层次,更好地把这些完美的景色展现于出来。文章首先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给人以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终才写那垂柳岸边,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3.远近大细,各得其宜

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能够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可是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并且远景大景,还能够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能够兼收其效。

该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并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贴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

4.虚实手法,同时并用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述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可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所以,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能够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5.适当点题,意义深远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能够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当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该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述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能够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恰到好处。最终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令人读起来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之感,引发读者更深远的思考,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6.山水画法,以大观小

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仅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齐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之后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关文章推荐
 升职申请书范文06-09
 请调报告范文04-24
 部队入党申请书范文04-02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4-28
 自查自纠报告范文05-19
 试用期辞职信范文05-25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2-05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05-04
热门栏目
句文美文句子造句大全读后感祝福语范文歇后语谜语古诗
热点文章
2021-04-12 请问我想办一个营业执照要多少钱啊
2020-11-30 旁站监理记录范本精选
2021-01-03 六年级学生暑假计划表
2021-02-04 关于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2020-11-15 爱心符号大全